邊境村開起每月生日會
“守邊境,更要守人心。”在龍井市白金鄉的邊境線上,一群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用最溫暖的方式踐行著戍邊使命。他們不僅守護著祖國的邊疆,更用心呵護著這里留守老人的晚年幸福。每月雷打不動的集體生日會,讓國境線上的“夕陽紅”綻放出格外絢爛的光彩。

距離龍井市區50公里的白金鄉白金村,是一個典型的邊境留守村落。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65%,年輕人外出務工使得這里成為“銀發村”。駐村工作人員和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曾為邊疆建設奉獻一生的老人,最渴望的往往不是物質幫助,而是有人能陪他們說說話、熱鬧熱鬧。
為回應老人們的情感需求,今年4月,志愿者們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創新推出“每月一慶生”暖心行動。他們仔細梳理全村老人信息,建立生日檔案,每月自掏腰包為當月壽星舉辦集體生日會。戴生日帽、唱生日歌、分蛋糕、嘮家常……在這些簡單的儀式里,尊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悄然傳承。
“這么多年頭一回有這么多人給我過生日,真是太高興了!”一位老人緊緊拉著志愿者的手,眼眶濕潤地說道。截至目前,已有20余位老人參加了這項溫馨的生日聚會。
然而,生日會不僅是慶祝活動,更成為傾聽老人心聲的重要平臺。志愿者們會專注記錄老人的生活難題,及時協調解決。村民梁明哲在生日會上傾訴心事,其老伴因腰傷長期臥床,想去市里醫院做康復治療,卻苦于交通不便。了解情況后,村里立即協調當地衛生院,用保障車將老人送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有時候入戶走訪,特意詢問困難,村民可能不好意思開口。”駐村第一書記解飛告訴記者,平時難以啟口的需求和煩心事,老人們往往會在生日會這樣輕松的氛圍里,自然就流露出來了。
一次次的暖心陪伴,讓志愿者與老人實現了雙向奔赴,結下了深厚情誼。老人們更是把這些年輕人當作自家孩子般疼愛,經常送來親手做的飯菜、自家種的蔬菜水果。“他們就像自家孩子一樣親。”這是村民們對志愿者和駐村工作隊員最樸實的評價。
據悉,白金村共有10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白天,他們參與邊境巡邏、鄉村振興等工作;晚上和節假日就投入到關愛老人的志愿服務中。志愿者們表示,未來將策劃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持續充實老人們的精神生活,讓黨的關懷照進每個角落,用愛與陪伴筑牢邊境村的溫情防線。
邊境線上的生日歌,唱響的是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更是新時代青年對邊疆建設的責任擔當,他們用青春的溫度,溫暖著老人們的晚年時光,書寫著新時代青年扎根邊疆、服務群眾的動人篇章。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許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