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疾控中心提醒:警惕基孔肯雅熱
近日,廣東佛山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引發廣泛關注。州疾控中心(州衛生監督所)發布健康提示,提醒做好防護措施。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伊蚊(俗稱花蚊)叮咬傳播,最常見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各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發病,其潛伏期為1至12天,通常為3至7天。大多數感染者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和肌肉疼痛、疲勞等急性癥狀。多數患者1周內會好轉,但30%至40%患者關節疼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具有較大健康危害。目前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關鍵。
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居民要做好個人防護,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必要時使用驅蚊液、驅蚊貼等產品。水培植應每3至5天徹底換水,同時沖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滅蚊幼劑或采用物理隔斷方式防蚊。定期檢查飲水機水槽、冰箱底部水盤等隱蔽處防止積水。屋頂反水槽、排水槽等應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積水。陽臺、天臺、庭院內的花盆、泡沫箱、廢棄瓶罐等容器應及時清理。室內如發現有成蚊滋擾時,應及時開展室內滅蚊。此外,蚊蟲較多區域,可配合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物理滅蚊工具。
州疾控中心(州衛生監督所)提示,我州尚未發現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本地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可能性較低,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當前正值旅游旺季,旅行者出發前需查閱目的地區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是否正發生基孔肯雅熱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感染風險,決定是否前往該地區。
外出旅行歸來后,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就醫,并詳細說明旅行時間和地點,以便醫生盡快做出準確診斷,給予及時有效的診治。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劉瑞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