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北山街道為獨居老人開啟“紅石榴窗簾守護行動”,織就暖心服務安全網——“窗簾暗號”里的“生命線”

晨光剛漫過延吉市北山街道居民樓的屋頂,網格員們的腳步聲已輕叩著晨露未晞的路面。走到獨居老人樓下時,抬頭望去,那扇貼著鮮紅石榴窗花的窗戶里,窗簾正慢悠悠地滑向一側,露出老人熟悉的笑臉。網格員抬手比了個大拇指,窗內立刻回應了一個同樣的手勢——這是北山街道“紅石榴窗簾守護行動”里,每個清晨都在上演的無聲對話,溫暖而默契。一枚枚鮮紅的石榴窗花,像一個個無聲的約定,將轄區83戶60歲以上、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織進了一張“早看窗簾、晚看燈”的安全網,也織就了城市基層治理中最柔軟的生命線。
“紅石榴窗簾守護行動”是北山街道2025年針對獨居老人開展的安全守護服務。志愿者為老人窗戶貼上醒目的“紅石榴”窗花,并約定老人每天早晨拉開窗簾、晚上點亮燈光作為平安信號。若發現異常,網格員或志愿者會立即上門查看。
2月28日,網格員們帶著紅石榴窗花上門時,83歲的朝鮮族老人金貞淑用布滿皺紋的手反復摩挲著窗花,眼眶濕了:“這哪是窗花啊,是貼在我心上的平安符呢?!痹谘蛹@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石榴本就是各族群眾相擁相依的象征,如今這抹紅又添了層新意思——是鄰里守望的印記,是無聲牽掛的紐帶。
這“窗簾暗號”里,藏著生活的韻律與守護的默契。拉開窗簾,是向樓下報一聲“平安”;燈按時亮了,是道一句“安好”。不管刮風下雨,網格員與志愿者們每日兩次來到老人們的樓下“打卡”,凝望那扇熟悉的窗戶,確認平安信號。為了讓守護更精準高效,北山街道還建立“三級響應”服務機制:日常小事,聯動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志愿者12小時內響應;復雜需求,協調民政、衛健等部門48小時內處理;特殊難題則全程跟蹤、專人上報、限時反饋,確?!笆率掠谢匾簟薄?/p>
“紅石榴”的守護,遠不止于窗簾的一拉一合。它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為老服務的“萬能工具箱”。誰家水管壞了,網格員立刻聯系經驗豐富的水暖工上門維修;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交醫保費,社區業務經辦人員就走進家中手把手教,直到老人點頭說“會了”;擔心血壓、血糖等是否正常,社區定期聯合“三新”組織將“健康直通車”開進居民區,量血壓、測血糖、聽診問詢,一樣不落。
日前,北山街道社區網格員與志愿者提前梳理轄區需要認證的老人名單,攜帶設備逐戶上門,耐心協助老人完成人臉信息采集、身份核驗等流程,還貼心檢查水電安全,記錄生活需求。獨居的李阿姨完成認證后,拉著網格員的手說:“你們真是幫了我大忙了,以后認證再也不用站著排大隊了!”
截至目前,“紅石榴窗簾守護行動”取得實效,80余位網格員為83戶獨居老人提供了暖心服務,主動上門響應147次,服務2290人次,累計解決了水管堵漏、生存認證、入戶清掃、愛心義診等老人生活中的“關鍵小事”——而這些“小事”,恰恰是老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數字背后,是晨光里抬頭守望的身影,是暮色中為一盞燈停留的目光。當北山街道的夜色漸濃時,那83扇窗里的燈光次第亮起。它們像散落在城市里的星星,每一盞都映著紅石榴的剪影。這光芒里,有獨居老人的安穩,有鄰里相助的溫情,更有一座城市對長者的承諾——就像清晨拉開的窗簾總會遇見陽光,這份守望,也會陪著老人們把每個日子都過成暖時光。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