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貨值上半年破億
琿春市作為全國第一批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試點城市,近年來依托特色園區建設,構建起水產品加工與糧食加工“雙輪驅動”的特色產業格局。2025年上半年,琿春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貨值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66.5%。
企業購買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進口原料,可享受限額內稅收優惠,直接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琿春海關推出便利化通關措施:實施“委托申報”,允許邊民委托經備案的邊民合作社進行集中申報,節省人力與時間;實施“直通運輸”,使貨物在完成檢查后,無需分裝過駁,可直接運輸至加工廠,減少轉運環節與損耗;實施“免到場查驗”,無需邊民本人到場,委托邊民代表配合即可。
政策紅利正快速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近日,走進琿春老姬海產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稱重、分裝,一袋袋經精加工后的鱈魚產品打包待發。這些以邊民互市貿易和落地加工方式進境的俄羅斯鱈魚,經過嚴格品控加工,成為美味便捷的菜肴,即將端上全國消費者餐桌。琿春老姬海產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彥升算了一筆收益賬:“借助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政策,從俄羅斯進口鱈魚等原材料的成本顯著下降,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落地加工商品貨值達3234萬元,同比增長超9倍。”
企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長春海關首創的邊民互市貿易“一體系兩平臺”智慧監管模式。該模式實現對邊民互市貿易業務從進口申報、進境查驗、落地加工到稅收征繳等環節的全鏈條監控,不僅確保邊民互市貿易商品來源可溯、去向合法、風險可控、責任可究,還激發了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熱情,直接受益邊民突破1.1萬人,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從單純的“通道經濟”向“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目前,該模式作為長春海關打造“智關強國”行動區域場景的重點項目,已納入海關總署“智慧邊民互市監管”業務場景實施方案并在全國推廣。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相恒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