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以“邊”為媒、以“民”為心——暢通立法“直通車” 架起民意“連心橋”
基層立法聯系點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是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的重要形式。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琿春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第四批基層立法聯系點,這也是吉林省首個“國字號”立法觸角。近年來,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以“邊”為媒、以“民”為心,打造具有邊城特色的立法征集、施法建議、普法宣傳工作模式,為國家立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琿春實踐”、貢獻了“琿春智慧”。
打通立法民意匯集的“最后一公里”
在敬信鎮防川村立法聯絡站,幾位少數民族老人熱烈討論著最新的法律草案;在圈河口岸,邊貿商戶們趁著生意間隙圍在“征求意見箱”前駐足留言……這是琿春立法征集工作的日常剪影。
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立足“邊疆地區、開放前沿、民族自治、生態文明”特色優勢,構建了多元暢通的民意征集網絡體系。琿春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辦公室,建立了“1+3+1”立法聯系網絡體系,即1個辦公室、3個工作站、1個咨詢團隊。同時,設立了20個信息采集站、30個立法聯絡站、40個意見征詢站和15個意見咨詢單位,選聘180余名聯絡員、信息員、咨詢員組成意見征集隊伍,使之成為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全力打通立法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完成26部法律草案意見征集,上報165條建議,其中38條建議被國家及地方立法采納。2025年,又對《吉林省養老服務條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黃牛管理條例》等法規開展意見征集,上報22條專業建議。這些建議既有漁民關于“中俄界江漁業管理”的實操建議,也有護林員對“東北虎豹保護法”的修訂建言,更不乏高校和律所組成的“立法聯盟”提供的專業論證,讓國家立法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
創新融合讓立法與治理實現“雙向奔赴”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中,邊貿企業反映的跨境監管難題被認真記錄并納入考量;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上,邀請俄籍商戶為法規修訂建言獻策,為法規完善提供了新思路……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注重將立法工作與人大監督、代表履職深度融合,形成了“立法+治理”的良性循環。
“以前覺得立法工作離我們很遙遠,現在發現我們的建議真能變成法條!”敬信鎮農民提出的“農田灌溉用水權益”建議,不僅推動了地方性法規修訂,更促成了跨境水利合作的民生工程,讓法律條文長出“民生溫度”。
這種轉變源于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創新的“家站合一”工作模式。近年來,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積極探索人大代表家站與基層立法聯絡站“家站合一”工作模式,制定下發了《代表聯系群眾“面對面”活動方案》,依托“家站”接待群眾330余次,收集各類意見920余條,轉化立法建議70余條,解決群眾“微心愿”450余件。
此外,“琿春法苑”抖音賬號用中俄雙語普法的短劇火出了圈,266條視頻累計播放量超4億次,讓“刷劇學法”成新風尚。憲法主題廣場上,中、朝、俄三語法律格言刻在景觀石上;民法典主題公園里,“鄰里糾紛調解”雕塑群成了網紅打卡點;30余場“法治六進”活動走進哨所、跨境學校等基層單位,讓法治精神如金達萊花般綻放在邊境每個角落。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琿春特色密碼
省人大常委會出臺專門支持意見,琿春市委投入180萬元建成575平方米的立法服務中心,完善10余項制度規范。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憑借上通下達的意見征集“網絡”,既精準對接國家立法需求,又把準邊境治理脈搏,成為人大制度在基層的“鮮活注腳”。
在琿春市,立法不是會議室里的“紙上談兵”,而是浸潤生活的民主實踐:朝鮮族阿邁在“金達萊議事會”上用伽倻琴彈唱普法小調,邊檢民警在“哨位意見箱”里寫下“跨境人員服務管理”建議,小學生通過“法治漫畫”參與立法討論……這些帶著“界碑味”“山林氣”的故事,詮釋著“立法為民”的深層內涵和“琿春實踐”。
從三國交界的邊城到國家立法的“前沿哨”,琿春基層立法聯系點用特色實踐證明:民主立法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它就藏在邊境群眾的家常話里,寫在界江邊的意見征集本上,映在普法短劇的千萬次點擊中。這里的每個故事,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祖國東大門的生動注腳,不斷擦亮著“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金字招牌,激勵著邊疆立法工作更載民意、更惠民生。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