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記延邊州優秀教師,敦化市實驗中學教師、物理教研組組長李晶
寒來暑往,她在教育事業上兢兢業業,奮斗了二十七載。她以知識照亮學子的智慧,用愛心溫暖青春的夢想,以責任守護成長的道路。她就是敦化市實驗中學教師、物理教研組組長李晶。
1998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憧憬,李晶踏上三尺講臺。從執教第一天起,她便立志要做一名授業解惑、塑造靈魂的優秀教師。二十七載春秋更迭,她始終不忘初心,將“立德樹人”的根本融入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不僅在理念上堅守,更在行動中踐行。李晶認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是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物理教師更需要保持強烈的求知欲,與時俱進。她勤于學習,秉持學無止境的態度,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與教材教法,將新課標精神貫穿日常教學。與此同時,她亦樂于反思,既審視“教”的成效,也關注“學”的反饋,在多角度的思考中不斷調整策略,實現自我成長,持續豐富她的教育生涯底色。
這樣的教育理念,早已深深融入李晶的課堂教學。在她的物理課上,知識從來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她每日關注科技動態,課前廣泛搜集資料,將我國科技發展的偉大成就融入教學——“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眼”探空等重大科技成果,都成為她課堂上生動的教學案例。她說:“我要讓學生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感受科學報國的精神,點燃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這種寓教于情、寓教于國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技強國”的種子。
2003年,李晶開始擔任班主任,從此便以母親般的關懷,呵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她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只要用愛心去點亮,必能綻放光芒。”
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她始終踐行這一理念:面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她主動幫忙申請資助,還通過講述名人勵志故事,鼓勵他們自立自強;遇到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她會在作業本上寫下“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勇敢”“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等暖心評語,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幫助他們逐漸建立自信;對于目標模糊、方向不明的學生,她耐心分析其自身特點,量身定制個性化學業規劃。“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處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只要找對方向,每一步都是在向前進步的。”這是她常對學生說的話,更是她引導學生成長的準則。
在李晶看來,教育更是一場溫暖的“教學相長”。她常以物理課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比喻教育:“我們對學生的每一份付出,都會轉化為他們成長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在不斷地滋養著我們,讓我們在教育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滋養下,2025年高考中,她所帶的班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50人考入“雙一流”高校,其中1人圓夢清華大學。這背后,是李晶無數個日夜的堅守,是“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信念。
二十七載平凡堅守,終成不凡。李晶用光與熱照亮了一屆屆學子的成長之路,也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她說,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自己將一如既往踏實做事、認真育人,堅守初心,堅定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