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融合民族情,守護邊疆生態屏障——林海深處石榴紅

在長白山脈的蒼翠林海中,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的15.6萬公頃林地宛如一條綠色巨龍。在這里,1400余名各族職工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書寫著“森工融合民族情,林海共筑綠色夢”的動人篇章。
黨建引領,凝聚民族團結“心”力量
“一到過年過節,我們這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端出自家的拿手菜,朝鮮族的米腸、漢族的腌酸菜、蒙古族的烤羊肉,湊在一起就是一桌‘民族團結盛宴’!”在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設計隊黨員活動室,黨支部書記曹海鵬一句話,道出了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民族交融的和樂日常。
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黨委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線,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等平臺,讓“三個離不開”理念深入人心。組織黨員走進中共東滿特委舊址、朝鮮族特色村寨太興村,在紅色足跡與民族風情中強化家國情懷。值得一提的是,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實施“導師帶徒”機制,培養各族干部,讓他們在一線鍛煉成長,成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橋梁”和“紐帶”。
生態立企,共筑綠色邊疆“守護墻”
清晨的林區,薄霧氤氳。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的多民族護林隊穿行在林間,哼唱著《紅太陽照邊疆》,腳步聲與鳥鳴聲交織成曲。這支由各族職工組成的隊伍常年守護著這片綠海,防火防災、保護野生動植物,筑牢生態與邊境“雙安全”屏障。
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實現連續47年無重大森林火災——這背后,是各族職工日夜堅守的成果。在推進長白山東部森林保護修復綜合治理項目中,職工們分工協作、默契配合,采取紅松嫁接、紅松大苗種植、后備資源培育等措施,逐步形成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頂級群落。“護林不分民族,只論同心。這片林海是國家的,也是我們共同的家。”朝鮮族護林員崔大哥堅定地說。
產業轉型,激活興邊富民“新引擎”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交出一份在民族融合中生成的答卷。
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依托黃金緯度帶和優質粉雪資源,大力推進仙峰國家森林公園提檔升級,助推老里克、雪嶺、暗河等景區成為旅游熱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利用冰雪、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旅游業”。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在這里轉化為生動實踐。
冰雪旅游火爆異常,林下經濟亮點紛呈。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以林地租賃為紐帶,設立300萬元無償貸款基金,支持職工發展桑黃培育、林下參種植等產業。5年來,帶動創業4724人次,實現收入1.1億元。通過電商平臺、金達萊民俗文化節等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將民俗傳統產品、林下特色產品推向廣闊市場,各族職工創業收入實現穩定增長。
文化鑄魂,繪就民族交融“同心圓”
在2023年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75周年慶典上,一場“民族才藝大比拼”驚艷全場:蒙古族長調蒼涼悠遠,朝鮮族象帽舞彩帶飛揚,漢族鼓舞氣勢恢宏……舞臺上的多元文化,折射出的是日常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以“文化互融”為載體,搭建起各族職工交往交流交融的“心靈橋梁”:舉辦“開山節”活動,讓職工深刻體驗森工文化的獨特魅力;邀請汪清歌舞團開展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使職工在觀賞伽倻琴演奏、朝鮮族歌舞表演中增進友誼……在各類文化活動濃厚氛圍的熏陶下,各族職工緊密團結在一起。
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的實踐證明,民族團結不是口號,而是融入血脈的自覺,是共護綠林、共謀發展、共傳文化的日常。這片林海,因團結而綠意更濃;這片土地,因多元而生機無限。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