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村用“軟黃金”敲開致富門
水蛭,俗稱螞蟥,因嗜吸人畜血液令人談之色變。如今,在安圖縣明月鎮福利村,以水蛭養殖為核心的中藥材養殖產業正穩步推進,以其高附加值和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成為當地致富的“軟黃金”,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的新路徑。

水蛭作為傳統中藥材,其體內提取的水蛭素在醫學領域,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市場需求旺盛。據福利村水產養殖研發基地負責人符海楠介紹,水蛭養殖周期通常為3至4個月,對水體、溫度要求嚴格,還需要定時投喂活體螺螄。養殖初期,由于技術不成熟,水蛭存活率低。為此,她四處求學,反復試驗,逐步攻克難題。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水蛭養殖也逐步走上正軌,基地還與醫藥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確保了水蛭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目前,基地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共有40個養殖池,年養殖水蛭50萬尾,按當前市價估算年銷售額可達60萬元。
水蛭養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基地已為20余名村民提供靈活就業崗位,帶動增收8萬余元。“每天按小時結算,一個小時20元,不忙的時候過來掙點錢,可以增加不少收入。”村民莊久梅笑著說。看到水蛭養殖的良好效益,福利村駐村工作隊計劃在全村開展意愿調研,為有意向的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推動產業入戶,助農增收。隨著水蛭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會有更多村民搭上增收“快車”,為推動強村富民、助力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董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