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深耕數字陣地 激活檔案記憶
近日,和龍市檔案館立足館藏資源,以線上平臺為傳播矩陣,通過“常態化專欄+節點化策劃+主題化深耕”的三維模式,將沉睡的檔案轉化為鮮活的宣傳內容,打造出檔案線上宣傳的特色樣板。
以“常態化專欄”筑根基,讓歷史傳承有“廣度”。聚焦城市發展脈絡與民族交融歷史,打造《老報上的和龍今天》核心專欄。以“老照片”“老檔案”“老記憶”全面展示和龍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細節,生動再現不同時期眾志成城、共建家園的實踐場景與豐碩成果。通過在“和龍微發布”、“金達萊”App、市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同步推送,形成宣傳合力,已持續發布306期,著力打造檔案宣傳“長青品牌”,實現歷史傳承的廣覆蓋、常滲透。
以“節點化策劃”強共鳴,讓紅色精神有“深度”。緊扣重大歷史節點,挖掘紅色檔案的時代價值,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策劃推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和龍抗日英烈錄》專欄。通過以文字、圖片結合的形式,重翻館藏紅色檔案,重啟和龍紅色記憶,還原抗日英烈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英勇獻身的事跡,共發布16期。讓紅色檔案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實現歷史記憶與時代精神的同頻共振。
以“主題化深耕”挖細節,讓時代記憶有“溫度”。圍繞特定群體的共同記憶,開設專題專欄,喚醒情感共鳴。針對上海知青在和龍的奮斗歷程,推出《難忘知青歲月——上海知青在和龍工作生活紀實》專欄。通過整理和編輯知青們工作生活的檔案,細膩呈現那段“播種青春、播撒熱情”的燃燒歲月,重溫特殊年代的奮斗故事。截至目前,已發布8期,以“小切口、真情感”的檔案內容,讓時代記憶在細節中煥發溫暖生命力。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柳潤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