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富鄉鄰——和龍市福洞鎮特色養殖蹚出鄉村振興新“鹿”徑
深秋的和龍市福洞鎮,層林盡染間藏著勃勃生機。
10月29日,記者走進福洞鎮福洞村畜牧產業綜合養殖繁育基地,只見5座嶄新的現代化養殖棚舍依山而建,一群毛色光亮的梅花鹿或悠閑啃食草料,或踱步張望,清脆的鳴叫在山間回蕩——這個今年5月才謀劃立項的村集體項目,不僅在短短4個月內就實現230頭梅花鹿“落戶安家”,如今更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不是盲目跟風,是咱這兒的條件特別適合養鹿!”基地技術員、土生土長的村民王文波一語道破產業選擇的關鍵:地處山區,晝夜溫差適宜,能讓梅花鹿保持良好生長狀態,產出的鹿茸品質上乘;秋收后的秸稈、山上的落葉,都是梅花鹿的“天然飼料”,無需額外投入大量成本。“鹿茸是寶貝,按現在的市場價來說,一公斤能賣兩千多元錢。”王文波介紹道。
正是看中了“生態適配+經濟價值”的雙重優勢,福洞鎮將梅花鹿養殖確定為發展特色產業的有力抓手。
“好產業選對了,就要快落地、穩推進。”福洞鎮副鎮長遲迅說,為讓該項目盡快“落地扎根”,福洞鎮打出“政策+科技”組合拳:鎮里整合資金,優先完善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確保棚舍建設、飼料儲存等環節順利推進;同時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駐點,從鹿種引進、日常飼養到疫病防控,全程提供技術指導,為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項目落地的實效,最直接體現在村民的笑臉上。有著18年梅花鹿養殖經驗的王文波,曾因家鄉沒有規模化養殖基地,不得不背井離鄉謀生。如今,他不僅在家門口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工作,還能把經驗傳授給其他村民。“以前養鹿是‘單打獨斗’,現在在基地上班,每月有穩定收入,還能和專家交流技術,這日子踏實、有奔頭!”王文波高興地說。
“我們已經與吉林敖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供應協議,其品牌與渠道資源能穩定保障基礎收益。不僅如此,鹿肉等深加工產品的開發,能讓附加值持續攀升。”看著眼前膘肥體壯的梅花鹿,福洞村黨支部書記蓋同花告訴記者,今年年底,梅花鹿存欄量將達400頭,每年可為村集體貢獻35萬元收入,還能幫助20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本“經濟賬”在眼前,更在長遠。
眼下的養殖基地生機勃勃,福洞鎮的“鹿產業”藍圖早已不止于此。“我們正規劃建設‘福鹿園’旅游項目,讓游客能觀光、認養鹿只、體驗鹿文化,打造名副其實的福‘鹿’之鄉。”據遲迅介紹,除了延伸文旅鏈條,福洞鎮還將串聯梅花鹿養殖與森林豬、桑黃等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核多元”產業鏈,讓特色產業從“單點突破”走向“集群發展”。
呦呦鹿鳴,鳴響了福洞鎮鄉村振興的新節奏。福洞鎮的梅花鹿產業,正以“特色養殖+產品加工+觀光體驗”的融合之姿,蹚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共贏的鄉村振興新“鹿”徑。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