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全運惠民暖人心

珠江潮涌處,盛會啟華章。以“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為主題口號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粵港澳三地舉辦,中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的身影在大灣區躍動聯通。這場首次由三地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不僅是競技風采的集中展示,更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從賽場內的奮力拼搏到賽場外的全民歡騰,全運會正以賽場內外的無限精彩,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新篇章。
全運之暖,在于“全民共享”的惠民底色。體育強國的根基在群眾體育,本屆全運會打破賽事壁壘,深刻體現“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理念。群眾賽事精心設置乒乓球等全民熱門項目以及舞龍舞獅等嶺南特色活動,讓眾多的群眾運動員登上全運舞臺。同時賽場之外,“全運100全民共創百萬公里大挑戰”“迎百日健步行”等一系列組織形式多樣的大眾體育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為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注入了鮮活動力。從“村超”熱潮延續到全運賽場,體育已從專業領域走進日常生活,成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載體。
粵港澳聯合辦賽,是全運會史上的創新之舉,更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成功探索。港珠澳大橋上的跨境騎行實現賽事跨越,國產跨境無感通關系統實現“智慧銜接”,三地健兒共同點燃主火炬象征同心同向,這種聯通融合,讓大灣區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以體育為媒,以賽事為橋,青年們在競技與協作中凝聚共識,書寫出家國情懷的時代新篇。
全運會是奧運“儲才庫”,更是青春力量的練兵場。本屆賽場上,11歲的曹詩祺挑戰滑板賽場,13歲的于子迪刷新混合泳亞洲紀錄,18歲的張展碩勇奪男子自由泳三金,19歲的陳露穎在女子200米蝶泳中奪冠,年輕選手的崛起彰顯著中國體育的后備力量。從蘇炳添的“中國速度”到潘展樂的“青春風暴”,全運會培育的人才正不斷刷新中國體育高度。中國體育健兒在“十四五”時期共取得世界冠軍519個,創世界紀錄68次,離不開全運會搭建的成長階梯,更印證了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科學路徑。
體育興則國運興,體育強則民族強。第十五屆全運會的舉辦,既是對體育強國建設成果的檢驗,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動員。當全運之火照亮灣區、燃遍全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賽場上的超越與突破,更是全民奮進的精神風貌、區域協同的生動實踐。讓我們以全運為契機,延續拼搏精神、凝聚團結力量,在體育強國與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共同書寫更加昂揚的時代篇章。(裴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