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小雪 | 嶺南微寒啟冬韻,賽場馳騁展鋒芒
“久雨重陽后,清寒小雪前。”
11月22日,冬意漸濃——
小雪,攜薄霜與微寒,
為大地披上清淺的冬裝。
《二如亭群芳譜》有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北方銀裝初覆,嶺南卻秋意未央。

廣州從化,夕陽漫灑的小山村格外美麗迷人。南方+拍客 謝深本 攝
“小雪”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天地斂氣,虹霓隱入云靄;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陰陽漸分,萬物失去生機;
三候閉塞而成冬,寒氣凝滯,靜待歲暮。
嶺南雖無落雪,卻自有冬信——
異木棉迎來最佳觀賞期,
競相開放,絢爛如霞。

廣州,異木棉粉若云霞,與現代化的玻璃幕墻大廈、整齊的道路構成絕佳的城市風景。圖源:文明南沙
廣東肇慶星湖西堤紫荊鋪就十里緋云,
中山小欖菊花會已蓄勢待發,
金菊成海,將續寫冬日的蓬勃詩篇。

小欖菊花會上的大型造景伶仃宏波園,生動復刻深中通道這一意義非凡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圖源:小欖菊花會 黎方清 攝
清遠連山金子山迎今冬首場冰掛奇觀,
樹枝凝霜綴雪,如瓊花般清雅綻放。

11月18日,清遠金子山迎來今年首場冰掛景觀,樹枝被冰層包裹,草叢披上水晶外衣。南方+記者 黃津 攝
農諺道:“小雪大雪,冷埋一闋”,
各地晚稻歸倉,規避嚴寒,
恰應了“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的農耕智慧。

11月18日,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前連片稻田迎來收割時刻,層層疊疊的金色稻浪翻滾著涌向天際,自帶詩情畫意。圖源:廣州從化發布
人間冬味至,最是煙火暖。
小雪腌臘,蓄以御冬——
廣式臘味懸滿檐下,
甜咸交織的香氣漫過街巷。

在秋風與暖陽中,臘味輕垂,鋪展出煙火氣滿滿的傳統晾曬圖景。圖源:東莞發布 李淦斌 攝
漁家晾曬魚干,海風裹挾咸鮮,
將為年夜飯添一縷傳統滋味。

廣東肇慶大灣鯇魚干,每一絲肌理都泛著琥珀似的柔光。圖源:肇慶頭條 陳彥成 攝
客家人捧出“碌碌燒”的糍粑,
糯米在石臼中千錘百煉,
化作軟糯圓團,入口香滑;

客家糍粑的那一口軟糯黏香,守護著傳統味覺里的綿長鄉愁。圖源:惠州文體旅游發布
氤氳著白霧的豬肚雞煲、石橄欖雞煲,
是廣東人對寒冬最溫柔的回應。
嶺南非遺,也偏好這一時節——
莞香采頭香的傳統隨小雪啟幕,
香農祭拜天地、采擷頭香,
層層匠心,終成一縷獨屬于嶺南的清芬;
瑤族盤王節將至,
祭祖賽歌,歡聚“耍歌堂”,
續寫千年山野歡頌。

廣東連南已連續14年舉辦“盤王節·耍歌堂”瑤族文化藝術節。南方+記者 曾亮超 攝
華夏健兒逐夢大灣區,
定格一幕幕精彩瞬間,
時光流轉間,盛會落幕,
十五運會圣火猶溫——
潮州二十四節令鼓聲仍回蕩灣區,
如節氣更迭,亦如賽場心跳,
共同鑄成這個冬日的獨特記憶。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運會在廣州開幕,潮州二十四節令鼓震撼開場,150名青少年鼓手以青春之鼓擂動傳統之聲,點燃現場氣氛。南方+記者 蘇韻樺 攝
冬非終章,而是沉淀與新生之序。
這土地在靜默中蓄力,
四時律動,亙古綿長。

策劃:王溪勇 李賀 劉平云
統籌:紀蓓 李培 何勇榮 胡良光 張哲 張西陸
執行:張昶 張瑞威 劉子葵 李珩丹 黃啟帆
設計:廖春燕
動畫:甘展平 張瑞威
撰文:黃堃媛 周源 徐子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