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書寫民生“幸福答卷”|暢通城鄉“微循環” 鋪就民生幸福路——我州落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系列報道之交通篇

秋日清晨,安圖縣石門鎮北山村村民王大姐帶上女兒最愛吃的新鮮山貨,從村口的公交站踏上了掛著“安圖—北山村”線路牌的班線車。“現在去城里看閨女,再不用摸黑等車了!”王大姐穩穩地坐在車里,與同行的村民們一路暢聊。
這看似平常的出行變化,正是我州2025年交通領域民生實事落地生根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州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民生實事,從群眾期盼的“小切口”精準發力,通過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農村公路提質升級等實招、硬招,重塑城鄉交通“毛細血管”,讓民生溫度隨路網延伸到群眾心頭。
曾經,農村客運班線“班次少、運營不穩定,錯過就難再等”是不少村民的出行痛點。2025年,州交通運輸局將“提升農村居民出行便利性”作為民生實事的核心目標,計劃對4條客運班線實行公交化運營。令人欣喜的是,截至9月底,全州已實際完成5條線路改造,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線路固定了,班次公開了,老百姓出門能‘掐著點’走。”在敦化樞紐站,正準備乘車返回沙河沿鎮東溝村的村民李大爺指著站牌,對通往家門口的這條線路“門兒清”:敦化樞紐站至東溝村線路設8個站點,每天2個班次,村民去市區賣菜、看病不再犯難;敦化樞紐站至官地鎮新興村設11個站點,日發2個班次;安圖至北山村、安圖至石門鎮舞鶴村兩條線路均日發2個班次,其中舞鶴村線路沿途經停6個站點,學生上學、老人趕集都有了保障;琿春至英安鎮三棟房村線路更以21個站點、日均20個班次的高密度運營,成為串聯城鄉的“動脈線”。
“公交化改造不是簡單改個名字,而是服務模式的重構。”州交通運輸局交通運輸管理處工作人員魏亦鳳表示,系統化的公交化改造進一步織密了農村客運服務網絡,更好滿足了群眾對安全、便捷、經濟出行的需求。“我們正努力讓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出門有車坐、時間有預期’的便捷服務。”魏亦鳳說。
如果說公交化改造暢通了“最后一公里”,那么農村公路的提質升級則筑牢了民生出行的根基。2025年,全州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59公里,改造危橋10座,實施安防工程20公里。實際推進中,這些數字被一次次刷新:截至9月底,新改建農村公路已達108公里,危橋改造全部完工,安防工程完成69公里,投資總額達1.72億元。
曾經的危橋已煥然一新,鄉鎮新鋪的瀝青路更讓農產品運輸效率大幅提升。“農村公路不僅是出行路,更是產業路、致富路。”州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處鄉道科科員趙堅介紹,路網升級既消除了出行安全隱患,也降低了農產品物流成本,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一條條公交化線路,連接著農民的歸途與守望;一座座改造后的橋梁,托起了鄉親們的生計與夢想。我州交通運輸系統以路為筆、以橋為墨,在青山綠水間描繪出更有溫度、更具質感的民生畫卷,為延邊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動力,推動區域發展步伐愈發穩健有力。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